风本阳邪,阳主疏泄,故令腠理开,开则卫气不固,故洒然而寒。凡后世所用针法,亦自南方来也。
以小治小者其功小,以大治大者多害,故其已成脓血者,其唯砭石铍锋之所取也。身热脉躁者,阳之邪。
暮时阳气藏于阴分,故动宜收敛,以拒虚邪;无扰筋骨,则阳不耗于内;无见雾露,则邪不侵于外。 一曰阴道实则阳道虚矣,所谓“更虚更实”也。
阳气未盛于上而脉满,满则咳,故血见于鼻也。此又阴阳相济之妙用也。
辛与气俱行,故辛入而与汗俱出。凡痈肿之病,寒热皆能为之。
盛者夺之,谓邪之甚者,当直攻而取之,如甚于外者汗之,甚于内者下之。少阳与太阴接壤,系阴阳交界之区,故曰半表半里。